匿名2024-08-08 16:43:43人阅读
呋喃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,属于硝基呋喃类药物。它的作用机制重点是通过干扰细菌的DNA合成过程,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。具体来说,呋喃西林可以与细菌体内的DNA聚合酶结合,阻止DNA链的延伸,致使细菌无法正常复制基因组,进而大致有杀菌的目的。
1. 药理作用: - 抗菌活性:呋喃西林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,包括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。其抗菌谱与诺氟沙星相似,但强度略低。 - 抗真菌作用:呋喃西林对某些真菌如白色念珠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 - 抗原性:呋喃西林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,不属于青霉素类,故而不会引起青霉素过敏反应。但其结构与青霉素相似,部分患者也许存在交叉反应,故而在使用时需注意过敏反应的也许性。 2. 毒理学: - 毒性较低:呋喃西林的毒性相对较低,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试验中,未见明显中毒症状。 - 致畸性:动物实验研究表明,呋喃西林可诱发胎仔畸形,特别是在妊娠早期使用时。故而,孕妇禁用呋喃西林。 - 致癌性: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呋喃西林具有致癌性。 - 血液系统影响:呋喃西林可引起血小板缩减症,严重者可出现出血倾向。 - 肝肾功能损害:长期大量使用呋喃西林也许致使肝肾功能损害,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。 3. 药代动力学: - 吸收:呋喃西林口服后迅速吸收,生物利用度可达80%以上。 - 分布:呋喃西林在体内分布广泛,可进入脑脊液、胸腹水、胆汁、乳汁等体液中。 - 代谢:呋喃西林重点在肝脏内代谢,生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。 - 排泄:大部分呋喃西林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,少量可通过粪便排出。 4. 临床应用: - 治疗感染性病痛:呋喃西林重点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、泌尿道感染、肠道感染等。 - 作为消毒剂:呋喃西林溶液可用于皮肤伤口消毒及医疗器械消毒。 5. 使用注意事项: - 避免与维生素C合用:呋喃西林与维生素C合用时,可降低维生素C的吸收。 - 避免与碱性药物合用:呋喃西林与碱性药物合用时,可扩大其溶解度,增长毒性。 - 儿童慎用:由于呋喃西林可引起胎儿畸形,故儿童特别是妊娠期妇女应慎用。 - 避免过量使用:过量使用呋喃西林也许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、惊厥等症状,严重者可危及生命。 6. 与其他抗生素的比较: - 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比:呋喃西林不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,但其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。然而,呋喃西林的抗菌活性较弱,且易产生耐药性。 - 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相比:呋喃西林的抗菌谱不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,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易产生耐药性。 7. 合理使用建议:在使用呋喃西林前,医生会基于患者的病情、年龄、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,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。同时,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嘱咐,按时按量服药,并定期进行复查。 8. 停药后效应:停用呋喃西林后,其药效逐渐消失,一般停药后24小时内,体内药物浓度降至最低。 9. 与其他药物的彼此作用:呋喃西林与其他药物合用时,也许会出现药物彼此作用,影响药物疗效或增长毒副作用。故而,在使用呋喃西林期间,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合用,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 10. 特殊人群用药:对于老年人、儿童、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,使用呋喃西林时需特别谨慎,并基于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用法。 11. 储存条件:呋喃西林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,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。 12. 废弃